
晨雾漫过罗家村青瓦土墙时,罗振耘正蹲在老槐树下摩挲着褪色的"返乡青年创业基地"木牌,这个在都市摸爬滚打五年的年轻人,揣着三十万存款和满腔热血回到家乡,却在"振兴乡村"的宏大命题前屡屡碰壁:有机蔬菜因不懂水土全军覆没,手工艺品合作社被村民讥为"城里人瞎折腾",就连搭电商平台的念头,也被"谁会买村里的东西"的质疑浇得透心凉。
蝉鸣聒噪的午后,他撞见了蹲在溪边洗野菜的张瑞玭,姑娘扎着沾草屑的马尾,笑起来眼角弯成月牙:"你是罗家那个大学生吧?俺们村东头的老柳树,比你爷爷年纪还大呢!"这个在外打工三年后返乡的高中毕业生,熟悉每条田埂走向,能分辨二十种野菜,更记得老辈人口中"散养土鸡配山泉鱼"的古法,她看着罗振耘皱巴巴的计划书,指着"特色养殖"咯咯笑:"鸡得吃虫子、喝山泉,睡竹棚,下的蛋才带桂花香。"
两个"不靠谱"的年轻人一拍即合:罗振耘负责策划与电商,张瑞玭扎根田间对接养殖户,他们用直播记录"从鸡舍到餐桌",张瑞玭的方言解说意外成"流量密码";山货装进印着"可喜可旺"的粗布袋——寓意"日子可喜,产业兴旺",可创业从无坦途:第一批发往城市的土鸡因运输应激死亡,差评让两人吵到红眼;中秋暴雨冲垮鸡舍,罗振耘冒雨抢修扭伤脚,张瑞玭红着眼眶上药,却倔强地说"明天请技术员"。
66载时光流转,罗家村老屋飘起新炊烟,废弃祠堂变身电商服务站,连保守的七叔公都学会用手机买化肥,罗振耘从"愣头青"成"罗总",却在张瑞玭的热粥里看见初心;张瑞玭从"野丫头"成"致富带头人",却在罗振耘熬夜时悄悄披外套,当满载山货的货车驶出村口,当"可喜可旺"贴上城市超市货架,当两人在桂花香里并肩看星,他们终于明白:振兴从不是孤勇,而是无数双手托起的烟火人间;爱情如深埋地下的山泉,在汗水泪水浇灌下,终汇成最甜的溪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