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愿红柳》
西北戈壁的风,刮了十年,没吹散程愿掌心的老茧,反倒把她的青春和红柳的根系拧在了一起,这个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的姑娘,固执地认为沙子能被“锁住”——她在荒漠边缘种下万亩固沙林,红柳苗在风里摇摇晃晃,却像她眼里的光,从没熄灭过,可现实比沙尘暴更磨人:资金链断了三次,林子差点枯死;村民们背地里说她“犯傻”,守着片黄沙能当饭吃?直到一场能把石头都吹出裂缝的沙尘暴,把顾承泽这个“闯入者”拍进了她的世界。
顾承泽是从沿海城市回来的“海归”,西装笔挺,手里攥着智能灌溉系统的蓝图,说要让戈壁长出“金子”,小镇人看他像看个外星人——高科技?怕不是来捞钱的“新把戏”,程愿第一次见他,就撞见他指挥无人机给红柳喷水,气得直跺脚:“红柳是庄稼?按你那按钮,根都烂透!”顾承泽回嘴更冲:“守着几棵老树能挡住多少沙?二十年前你爸不也这么守,结果呢?”一句话,让两人像被风沙迷了眼,红了脸。
可倔强碰上倔强,反倒磨出了火花,程愿带着顾承泽蹲在沙窝里,用手指划过红柳的根须:“你看它,根能扎进地下十米,比钢筋还硬。”顾承泽蹲在她旁边,默默调出了土壤湿度曲线图:“但缺水的时候,再硬的根也会断。”他们为一个试验田的选址吵了三天,最后选在程愿父亲当年种下第一棵红柳的坡上——那是她心里的“圣地”。
当智能灌溉的水第一次滴进干裂的沙土,当红柳苗抽出的新绿在镜头里清晰可见,顾承泽看着程愿被晒得通红的脸,突然觉得她比任何科技都“靠谱”,程愿也发现,这个总说“数据不会骗人”的男人,会把分给自己的水壶悄悄灌满,还会在深夜帮她核对每一株树的成活率,情愫像红柳的根,在风沙里悄悄扎了深。
直到顾氏集团的采矿新闻上了本地头条,程愿翻出父亲尘封的日记——1998年的夏天,父亲举报了一个盗采矿产的男人,那人后来入狱,留下个年幼的儿子,叫顾承泽,那天晚上,顾承泽站在红柳林里,眼里的光比任何时候都暗:“我爸……不是你说的坏人。”程愿攥紧了日记本,喉咙像被沙子堵住:“那我爸呢?他守着这片林子,是不是也错了?”
风又刮起来了,红柳在风里弯了腰,却没断,程愿望着顾承泽的背影,第一次怀疑:自己种下的红柳,能不能真的长出比恩怨更坚韧的根?









